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95章 他爹偏偏不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这几天观察一下?”

    “嗯,好。”

    张欣颔首。

    张欣开了个认真工作的头,朱高炽觉得不把过年期间积压下来的事理顺了,怕是张欣这个假期怎么都不会过好,于是

    转而说起年前还没解决的一些朝廷大事。

    朱棣一路火花带闪电的,在年关即将到来之前又干了不少事。

    朱高炽原本是期待他爹忍不住跑去打仗的,可他爹偏偏不。

    只在国内搅风搅雨。

    第一件,是朱棣终于意识到,他干了不该皇帝干的活。

    写信让朱高炽遣监察御史分行天下,询察吏治得失及民间疾苦。

    大过年,还要出差公干的监察御史们——面上笑嘻嘻,心里哭唧唧。

    出京时候,留给朱高炽的背影都萧瑟无比。

    朱高炽觉得,幸亏他之前把职田这事稳稳的弄完。

    这些清廉的御史们,除了有年俸,有赏赐,还有职田帮补,没有那么穷苦不堪。

    不然,他肯定要被套麻袋。

    送走御史,朱棣的第二件事来了——开凿清江浦。

    原因是十二月中,朱棣去到了淮安平江伯陈瑄处。

    闲聊一会,陈瑄就提起了漕运相关的事。

    江南漕运至京城的船到达淮安后,必须经陆运过坝,才能越过淮河而达清江口,耗资费工。当地故老就跟他建议说:淮安城西有管家湖,至淮河鸭陈口仅二十里,与清河口在一直线上,应该凿河引湖水入淮河,以通漕船。

    朱棣脑袋一拍,就写信回来让朱高炽诏令开凿清江浦。

    在大家都洗洗睡准备过年的时候,哐当,一件大活扔了过来,任谁都是一脸土色。

    朱高炽反正是恨得牙痒痒的。

    等他把这事交代清楚了。

    朱棣的第三件事浮出水面。

    说要弄一个什么支运法,也就是让老百姓去指定的就近粮仓纳租,由军伍负责支运。

    还特别备注了一句:

    如果老百姓参与了运粮,就不用再缴纳粮税;

    如果老百姓缴纳了粮税,就可以不参与运粮。

    说起来算是利民的政策。

    原来南粮北上,走的海运,受海上风浪,潮水还有风向的影响很大,现在改成内河运输,也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朱棣的这一封信,跟上一封信连上了。

    把南北漕运的河流彻底连接清楚以后,这以后,国内的运粮就走河道,不走海道,不失为一个好的想法。

    所以一接到信,朱高炽还挺乐意张罗这事的。

    只是等他跟内阁还有张欣聊完,才发现这就是个天坑,巨大的天坑。

    先是内阁,内阁的人一听就炸毛了。

    先不说后面军队调动的过来支运的事,最起码的,就近粮仓得设吧?

    所谓的就近,多少算近?

    粮仓要盖多大的?

    每年两次赋税,打算分几次运走?

    最后归结到,要在多少个地方,设置多少个粮仓才够用?

    粮仓归谁管?粮食少了追谁的责?

    等等等等——

    议了几天,熬了好几个晚上,才把这事大概捋出了一个头绪。

    喜欢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,老娘不要()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,老娘不要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