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21章 钱少事多还要背锅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p;  第一项额外收入叫“顶首银”,也叫“顶头银”,就是一个吏员升走调动或者退休之时,会推荐一个人来接班,被推荐的

    人要给他一笔钱作为酬谢。

    新旧相代,地方吏员顶首银多至千金。

    京师权要的吏员,顶首银在地方的金额上翻几十倍的都有。

    无论哪个朝代,没有世袭之官,却有世袭之吏。

    吏员们一代又一代泡在公文当中,精熟历届官司典章掌故,所以在上官要求参照以前的案例时,他们随手就能拿出差不多的案例。

    这些案例的判决往往是有利于吏员营私需要的。

    他们还熟知各司各局流程,以不合程序为由,可以随时驳回任何不利因素。

    这里就是吏员们的第二项额外收入。

    地方官司的原告,被告都可能通过给吏员好处,脱罪或者胜诉。

    被下派到地方的官员,在当地事务的开展,没有老吏的配合,基本上是没戏的,为了获得老吏的配合,这些好处他只能默认老吏收取。

    那些所谓掌握了大经大法,正经科举出身的六部官员跟地方官员,都很容易被吏员把持。

    所谓阎王好见,小鬼难缠,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的额外收入,举不胜举,征徭役,收税,丈量土地,发放路引,生员进京赶考开具证明等等。

    只要吏员愿意,哪一项都能挣到钱。

    哪怕一开始清清白白的人,只要他人在这个圈子里。

    不拿也得拿。

    真的不拿的也有,以洁身自好自居,这类人多数都干着衙门里没有一点油水的活,家里一贫如洗。

    就像朝廷里的官员一样,富的富死,穷的穷死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经年的京师老吏,甚至能代替上官主持部务,能亲自拟定批文,直接呈送上官,上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好就稿画行,因为出自老吏的公文很少被那些弄不清“成例”的主管官员否定。

    他们家里门庭若市、甚至富敌王公。

    除了没有一个官身,啥都不缺。

    “所以岳父的意思是,吏员也是官员腐败的原因?”

    朱高炽之前就知道这之间的关系,但从来没有人这么详细的跟他说这里面的一切猫腻。

    京官的公文,都是老吏写的,那,科举那么多年读的书到底是用在何处,仅仅是敲门砖?

    “嗯。先帝也没说错。吏治已坏。”

    “那如果都提高俸禄呢?”

    “这,我也没法说,人心总是不知足的,一天吃不饱的时候想着吃饱,吃饱了想着吃好,吃好了,还有玩好,哪里有尽头。不过,先帝当年最初的一些举措还是挺好。我爹说的。那会我还没进衙门。”

    张老爹起身拱手,脸上敬佩之色十分明显。

    先帝虽然有些偏激,可在当年那种情况下,确实做得非常不错。

    从洪武初期开始,先帝就开始扶持教化,培养贫苦人家的子弟读书,培养出来的生员,中上等的直接送京师国子监,次等的送中都国子监。

    国子监那会就是直接听命于皇帝,养出来的官员就是先帝的嫡系,不受别人影响,非常的忠于先帝。

    在先帝推行里甲制的时候,派出去跟县乡下面的粮长对接的人,就是国子监的学生。

    粮长这个既不是官也不是吏的职位也是先帝首创。

    喜欢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,老娘不要()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,老娘不要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