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13章 好事连连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实验的结论也出来了。

    性喜高温、光照,较耐旱,但不耐寒和不耐阴。

    沙地、滩涂、盐碱地这种种粮食不行的边际土地也照样能种。

    薯叶因为是匍匐生长的,即便在海边种植也不受台风影响。

    亩产目前最高的去到了三千五百斤,最低的也有一千二百斤。而一亩地大概只需要三十斤番薯育苗。

    这几项叠加在一起,其实就意味着大明朝有了一个特别高产还不择地的粮食。

    喜得朱棣在上个月,大手笔的赏了周王五万两白银。

    指明是给植物园这些周王称为先生的专业人员。

    随着周王谢恩的奏折回来的,还有一包晶莹剔透的白砂糖。

    植物园里的一位甘先生原本是专门研究甘蔗的种植。

    这两年在京城这地界,其实不是很适合种甘蔗,所以甘蔗的种植方面没有获得什么突破性进展。

    张欣当时让她二哥去接这些人来京城定居以后,因着这些人都是农业方面的好手,就把燕王府的藏书里,只要跟农业有关的,抄录了一份送给他们。

    老先生闲来无事,看书,折腾炼糖。

    还真就让他把白糖给折腾出来的了。

    提取白砂糖的黄泥淋水法。

    法子不费钱,不也费力,就是比现在的炼糖多一个步骤。

    把甘蔗榨出来还煮到粘稠状的糖液,全部倒进瓦溜里面,也就是一个特别定制的大漏斗。

    将大漏斗底下的小孔先用稻草塞上,再把甘蔗糖液倒进漏斗里,等糖液全部凝结成黑色沙糖以后,抽出用于阻塞的稻草,用特别调制的黄泥水冲进漏斗,黑色砂糖里的黑色杂质就会顺着水流,从底部小孔排出,剩下的就是白色砂糖了。

    于是,皇家宝糖坊正式开张,这会日进斗金。

    “也不知道盐能不能也这么干?”

    张欣突发奇想。

    糖这个,总归不是老百姓经常买的东西。

    盐可不是。

    前一阵胡尚宫让采买的人带了各种盐过来给她看。

    海盐,湖盐,井盐算是比较好的盐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土盐,硝盐,岩盐。

    后面这三种,颜色都是乱七八糟的。据说因为杂质太多,味道泛苦。

    “盐你就先别想了,先帝忌讳这个,等这几年老百姓都能吃饱饭了,咱再议。”

    徐氏摇头提醒。

    “哦,好的。娘。”

    张欣也就是想想,说完也觉得不妥。

    两个人正说话间,外面小宦官的声音传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见过三皇子妃,娘娘,三皇子妃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哦,让她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徐氏略一皱眉,还是叫进了。

    【小科普:

    朱元璋老爷子的打仗经费几乎都是私盐贩子提供的,所以上位以后,盐政管控相当的严。

    洪武朝初期,食盐是配给制,成年人一年一个人配三斤,但不是白给,要交盐粮——岁给盐三斤,征米八斗。也就是一斤盐折合三十多斤粮食。

    官方盐价是一斤盐宝钞一百蚊,但因为宝钞泛滥,实际上无法使用,大多数情况下是一钱银子一斤盐。】

    喜欢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,老娘不要()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,老娘不要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