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年了,宝象国的老国王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三公主百花羞。第一年,大女儿和二女儿就告诉他,妹妹肯定被妖怪吃了,但是他不肯相信,多次派人四下探听消息,尽管一直毫无音信,但是每年依然会派多拨人马寻找。
如今,他已经垂垂老矣,加之思念过度,身体状况每况愈下,朝中大臣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启奏早日立定太子。
宝象国与大唐王朝并不相同,王位传承可男可女,老国王没有儿子,自然要传给女儿。对朝中势力分布,他比谁都清楚,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些人是拥护大女儿的,哪些人是拥护二女儿的。
拥护小女儿的自然有很多,但是百花羞已经失踪了,无些人便渐渐流失了,有的投靠了大女儿,有的投靠了二女儿,还有的成了逍遥派。
老国王知道他必须早日从两个女儿中选定一个,但是心中却总有不甘,如果百花羞还活着该有多好?
这天早朝时,群臣又开始上表,请求早日立定王位接班人,老国王索性说道:“你们每天都在劝我早立太子,那你们不妨说,我该立谁为太子呢?”
于是,群臣便开始吵起来了,有的说大公主德高望重可堪大任,有的说二公主泽被天下理应荣登大宝。
老国王被吵得心烦意乱,恨不得将这群大臣全都轰出去,偏偏在这时候,金鸾宝典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,那声音由远及近,声声入耳,老国王坐在御座上,从门外看出去,只见一小支部队开拔到皇宫中来,他心中一凛,知道出事了!
果然,宫廷侍卫队与那小股部队发生了冲突,并节节败退。
士兵们很快涌到了金鸾宝殿门口,但是并未冲进门来,只是虎视眈眈地看着群臣。
老国王喝道:“这是怎么回事?谁让你们进来的?”
只见群臣中一位大将军走出来,躬身行礼道:“启禀陛下,大公主意图谋反,已经被我拿下。”
朝堂之上,顿时炸开了锅,大臣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。
老国王颓丧地问道:“好歹毒啊!老二这是要反了吗?”
大将军说道:“启禀国王,要谋反的是大公主!”
“混蛋!”老国王骂道。
大将军却继续趾高气扬地说道:“请陛下早下圣旨,将王位传给二公主,并将大公主贬为庶民,或许还能保全她全家老小几十条性命。”
老国王知道大势已去,局面已经完全掌控在老二手中,为今之计,他也别无选择。可就在这时候,大殿之外,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说道:“启……启……启……禀……禀……万……万岁……”原来是黄门奏事官前来启奏。
老国王说道:“不必吞吞吐吐。”
黄门奏事官稳了稳心神,这才说道:“万岁,唐朝有个高僧,欲求见驾,倒换文牒。”
老国王惊喜道:“哪个唐朝?可是南赡部洲那个?”
“正是。”黄门奏事官说道。
老国王说道:“唐朝乃是天朝上国,如今又派来一位方上圣僧,我们不可怠慢了他。”
大将军说道:“陛下,请早立太子。”
老国王说道:“大将军,你先退下,此事并不急在一时,大唐王朝你能得罪得起吗?”
大将军闻言,心想反正局面已经全部掌控在手,见一个和尚也翻不了天,便退到一旁去了。
老国王说道:“宣唐朝圣僧。”
那黄门奏事官立即去了,一会儿的功夫便引着一个僧人来到金鸾宝典白玉阶前,那僧人从容下拜,说道:“参见陛下,万岁万岁,万万岁。”
群臣叹道:“上邦人物,礼乐雍容如此!”
老国王说道:“长老,你到我国中何事?”
僧人说道:“小僧乃是唐朝释子陈玄奘,承我天子敕旨,前往西方取经。领有文牒,途经陛下上国,理应倒换,故此不识进退,惊动龙颜。”
支持大公主的群臣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,尽管知道一个僧人对改变局势起不了多大作用,却依然盼望着他能拖延时间,或许局面就会有所变化呢?
老国王也是此等想法,他并不是不满意二公主,只是还一直在举棋不定之中,此刻来一位唐朝僧人,他便可以继续拖延下去。
老国王说道:“既然有唐朝天子文牒,取上来看。”
陈玄奘双手将通关捧上去,展开放在御案上,老国王看了看,吩咐翰林院大学士:“大唐天子遣使来此,是宝象国的荣耀,这份通关文牒念给群臣听听。”
翰林院大学士便恭恭敬敬地捧起通关文牒念了起来:“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:切惟朕以凉德,嗣续丕基,事神治民,临深履薄,朝夕是惴。前者,失救泾河老龙,获谴于我皇皇后帝,三魂七魄,倏忽阴司,已作无常之客。因有阳寿未绝,感冥君放送回生,广陈善会,修建度亡道场。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,金身出现,指示西方有佛有经,可度幽亡,超脱孤魂。特着法师玄奘,远历千山,询求经偈。倘到西邦诸国,不灭善缘,照牒放行。须至牒者。大唐贞观一十三年,秋吉日,御前文牒。”
群臣无不赞叹,有人说道:“大唐天子竟身履鬼府尚能保全性命,实在是皇天佑之啊。”
有人说道:“天朝上国,诸般故事,岂是我等所能想象?”
老国王取来宝象国玉宝,在通关文牒上用了花押,递与陈玄奘。却见那和尚谢了恩,收了文牒,又奏道:“贫僧一来倒换文牒,二来与陛下寄有家书。”
老国王疑惑道:“家书?”
群臣也莫名其妙,纷纷议论:“我们什么时候与大唐国有过亲的?”
陈玄奘说道:“是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给陛下的家书。”
老国王激动地嚯地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