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283登黄鹤楼当今七律第一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联游目骋怀,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。”

    “尾联徘徊低吟,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。”

    “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,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、远景、日景、晚景,变化奇妙,气象恢宏;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、名楼胜地、蓝天白云、晴川沙洲、绿树芳草、落日暮江,形象鲜明,色彩缤纷。”

    最后,钱穆文激动至极,感叹道:

    “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,富于绘画美。读这首《登黄鹤楼》,就仿佛在看一首绝美的画,诗中有画画中有诗,此等才华,以入宗师之境界!”

    钱穆文这边刚夸奖完毕,那边孔子大学院长,当世大儒孔儒风老爷子又申请连麦,刚一接通,孔老爷子便赞叹起来:

    “妙极,妙极。苏先生这首《登黄鹤楼》,恐怕李太白见了,都要自惭形秽,搁笔而去!”

    “若是苏先生你这首《登黄鹤楼》早写一千三百年,李太白恐怕都不敢在黄鹤楼上题诗了!”

    说着,他也开始分析起来。

    “前人有“文以气为主”之说,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,一气旋转,顺势而下,绝无半点滞碍。”

    “黄鹤二字再三出现,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,使读者“手挥五弦,目送飞鸿”,急忙读下去,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,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,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“前有浮声,后须切响”、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。”

    “试看:首联的五、六字同出“黄鹤”;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;第四句又用“空悠悠”这样的三平调煞尾;亦不顾什么对仗,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孔儒风捋了捋花白的胡须,目光精光点点:

    “这恰是苏青云的高明之处,苏青云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“不以词害意”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,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。此外,双声、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,如“黄鹤”、“复返”等双声词,双声词组,“此地”,“江上”等叠韵词组,以及“悠悠”、“历历”、“萋萋”等叠音词,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,清朗和谐,富于音乐美。”

    “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,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,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。这首诗叫我欢喜至极,我愿称之为当今七律之首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这首诗让李白惭愧!

    这首诗更是当今七律之首!

    孔儒风的评价更是高到巅峰。

    然而,这还没完!

    紧接着,长安白鹿洞学院的文千秋老爷子,也申请连麦,出言点评起来。

    “这首诗先叙仙人乘鹤的传说,发思古之幽情。而吊古是为了伤今,由思古之情写到眼前之景,抒发人生之失意,抒发思乡之情怀。”

    “全篇起、承、转、合自然流畅,没有一丝斧凿痕迹。诗的前四句写的是想象,是传说,好就好在它是因黄鹤楼而触发的,不能移于别处。它是自然而成,如冲口而出一般,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。”

    “而后四句则是写实,写景比较突出,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景,作者并非着意刻画,写眼前所见、所感,抒发个人个人情怀。”

    “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,目睹景物,吊古伤今,尽抒胸臆,富含情韵,飘逸清新,一气贯通,语言虽通俗浅显,但全诗情景交融,感人至深,实是难得一见的好诗!”

    文千秋老爷子也是滔滔不绝,将这首诗夸上了天。

    “传说千年以前仙人子安,在此地骑鹤升天,后人因此修筑黄鹤楼纪念。”

    “仙人之事,虚无缥缈。因此一去千年,难以复返。空余一楼,以待人归。只有白云,千载如此,空旷悠悠。”

    “这首诗开局这个感叹气势,恐怕有些阅历的人才能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人生苦短,仙人之事难期,浮沉跌宕,人生百年岂能久待。白驹过隙,时不我与。所以此楼登临之愁,不光是在目前,而是在历史。”

    “不光在于历史,而且也是人生生死的一种感叹。”

    “所谓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,人世俯仰千年。”

    “这四句,第一眼之下,空字两次,黄鹤三次,一般诗这样做是大忌。”

    “诗一般来说,重字是大忌。何况重三遍,重二字。”

    “但这首却没有问题,反而很精彩。”

    “人生苦短,所以对于仙人,长生,修道,便生出了一种向往之情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,仙人已去,只有白云千载,空余楼台,才是不变。”

    “只有那天空的白云苍狗,千载不变,青天空旷,俯视人间,转瞬千年空悠悠。”

    “这才是填满现实与情绪悲凉的那个空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回头看看,开篇实在非常自然。但是感叹情景又非常的水乳交融。传说历史现实自我,都融于一体。”

    “由虚入实,由古入今,由传说入现实。”

    “由生死恐惧的虚无缥缈的梦想,达到了理智清明悲凉宏达的境界。”

    “代表对于生死轮回超脱的黄鹤是不可能回来的。一去不复返了。此地只有高楼空立,白云千载,天空辽阔的景色永恒。”

    “一切文学哲学宗教的终极问题,本质还是生死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白云千载,空余此楼,此人,此景,此云。才是存在,才是现实,才是填满了一切的永恒。才是那个不变的空才是不朽的存在。”

    “而我等,只是匆匆过客。”

    “而自我寻将为空。有一种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千秋邈矣独留我的感叹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两个空字都可以理解。现实历史传说乃至于某些哲学宗教问题都交织在一起。而且用得都很深沉。”

    “这四句的感叹也是人生历史千古共同的感叹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一位位学术大师,通过点评,将这首《登黄鹤楼》推向了神坛。

    到了此刻,直播间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首诗已经达到了诗家巅峰的水平!

    “实锤了,这首《登黄鹤楼》,恐怕李白见了,都要甘拜下风。”

    “之前我还在嘲讽苏青云,现在我明白了,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!”

    “奈何本人没文化,只能说一句牛批,真牛批!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